应用并病理论治疗疑难杂症

所谓并病的病态,就是指在同一个体中同时存在着两种相关方证的动态变化。像葛根汤证、小柴胡汤证等单一的方证,如缠绵不愈,迁延日久,其病态就会复杂化,由单一病态,转化为并病的病态。往往随着病态的复杂化,疾病也由急性转化为慢性。而一些以慢性方式起病的慢性病,其病态开始就很复杂,在疾病初期就呈现出并病的状态,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上都很困难,因而成为疑难病。我所治疗的疑难杂症,都是如此,都是现代医学无法治疗的慢性病,即汉方医所谓的并病。然而,根据并病理论,同时应用阴阳两种属性的药物,却获得了奇迹般的疗效,现举2例加以说明。

病例1:男性,59岁,公司职员,初诊日期为年4月13日。患者3月前在公园散步时,首次发现两脚不自主地向右转弯,以后逐渐出现了走路不稳,写字向右偏斜,而且字迹越来越小等奇怪的症状,到T医院、TE医院、TO医院检查,均诊断为“脊髓小脑变性症”。因无特效疗法,而且病情还会进行性加重,被宣告为预后不良。无奈,由其相信汉方医的夫人领来就诊。看到患者步态蹒跚,象走在雪上的样子,我立即想到了治疗少阴虚证的真武汤证。又根据患者写字向右偏斜,越写越小,发音障碍等脑损害的症状,考虑其病位在少阳虚实之间,属于后世《和剂局方》中的乌药顺气散的适应证。故处方如下:A.真武汤加羚羊角((1.5)、白附子(1.5)。B.乌药顺气散料加羚羊角(1.5)、白附子(1.5),将A,B的半量于午前、午后各服1次。药后病情逐渐好转,1年后所有症状全部消失而停药。

本病例在数月前出版的周刊朝日的增刊上发表后,脊髓小脑变性的患者,从全国各地接踵而来,用前述的方法治疗后,病情都已恢复了十分之六七。现在正在康复之中,真令人感到惊奇。

病例2:男,56岁,高校教师,初诊日期为年4月12日。数月前开始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症状日益加重,到癌中心就诊,确诊为“肺纤维化症”,因无法治疗,暂时医院,经治3月无效而出院,患者陷入了绝望的深渊,来诊时被妻子扶入诊室,面色很奇怪,象墨汁和黄色颜料混合后涂在脸上似的黄黑晦暗,而且特别消瘦,简直如皮包骨头。主诉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心悸不安。腹诊检查:虽然腹部肌张力显著低下,但从剑突下到中脘部腹肌呈菱形突起,按之硬而痛,属于心下痞坚的腹候。如果腹力充实应为木防己汤的适应证。而本患者腹力虚弱,属少阳虚证,是获苓杏仁甘草汤的适应证。又根据患者轻度的胸胁苦闷、严重的胸中窒塞、呼吸困难等症,考虑其有胸痹的症状,是治疗少阳虚证的橘枳姜汤和柴胡桂枝汤的适应证。处方如下:A.茯苓杏仁甘草汤。B柴胡桂枝汤合橘枳姜汤。分别取A、B常用量的半量,于午前午后服用。经治后病情日益好转,呼吸畅快,心悸减轻,面色完全恢复正常,1年后痊愈,今年4月已复职。偶感上楼气短时,再用前药立即奏效。

病例1是涉及阴阳两病位的并病,病例2属少阳同病位的并病。初学汉方时,对疾病的认识仅局限于辨其属于阳实证,还是阴虚证,并据此而选用药物,懂得并病理论后,在诊断和治法上才能开阔思路,融汇贯通,应用自如,疗效才能明显提高。因此,对于《伤寒论》有关并病的理论,还需我们进一步探讨。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多多转发,让更多的中医人受益,这也是我继续下去的动力。谢谢!

瞿麦中医学堂陪伴您的成长

※回复“目录”“ML”“ml”或“mulu”即可查阅文章目录。

※回复文章数字编号“1”“2”…即可查阅往期文章。









































白癜风怎么治疗
白癜风早期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nwth.com/yfzl/1663.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