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查:下颈椎棘突及椎旁有明显压痛及叩击痛,颈椎屈伸及旋转活动明显受限,压颈试验阳性。
既往史:既往有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胆囊切除术病史。辅助检查:外院MRI提示:C5/6椎间盘脱出,C3/4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病变。
入院诊断:1.颈椎病(神经根型)2.2型糖尿病3.高脂血症4.胆囊切除术后
经过仔细询问病史、查体及影像资料评估,医院骨科一病区皇静文主任带领的脊柱微创团队制定了治疗方案:“全麻下行全脊柱内镜下颈椎(C5/6)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手术治疗。
术前X线
术前CT
术前MRI
术中情况
在皇静文主任医师带领下,颈椎椎间孔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切口不足1cm,术后患者疼痛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第二天便可下床活动,生活自理,病人非常满意。
术前与术后颈椎MRI的对比,可见颈椎C5/6节段突出并压迫神经的髓核明显摘除。
专家解读
颈椎椎间孔镜手术是目前在微创领域治疗颈椎病一种先进的内镜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患者颈后部做一个大约1厘米的小切口,准确的放置颈椎内镜通道后,在内镜下用磨钻在颈椎关节突附近磨出一个直径3mm左右的“洞”,从洞里把压迫神经根的突出髓核组织取出来,而椎间盘内的没有压迫神经根的正常髓核组织予以保留,好像是精确的用一个小钥匙孔来发现椎间盘突出,并利用特殊器械拿出突出的组织从而完成手术,所以又称之为key-hole手术,“钥匙孔手术”。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只需要一个很小的开口,就能帮助患者解决病痛。对患者肌肉软组织的创伤小,且术后恢复速度非常快,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概率。
与传统颈椎前路开放手术相比,颈椎后路内镜技术有许多优点:内镜下仅在关节突附近磨除少量骨质,对颈椎骨性结构的破坏微小,保留了颈椎骨性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不需要附加融合或“打钉子”手术;该术式保留了手术节段的运动功能,术后即可下床自由活动;后路内镜手术仅在患者颈后部遗留大约1厘米的手术切口,比传统颈椎前路3-4cm的手术切口要美观许多。
此外,由于颈椎后方的解剖结构比较特殊,且内镜下的安全工作区域相当有限,并毗邻脊髓、神经、椎动脉等重要组织结构,操作要求更加精细、轻柔,需术者谨小慎微进行操作,因此手术时必须将目标靶点精准定位,避免对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组织造成损伤,这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是极高的。而目前医院骨科一病区(脊柱外科)已大量开展椎间孔镜手术,拥有丰富的脊柱微创手术经验,我科常规开展的微创手术有:PKP(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VP(经皮椎体成形术)、椎间盘突出射频消融术、颈/腰椎椎间孔镜手术、经皮脊柱内固定术等手术。
皇静文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出诊时间:周二上午、下午,
?出诊地点:门诊三楼第二诊室
?简介:骨一科(脊柱外科)主任,骨科主任医师。
?专业:对脊柱骨折、脊柱侧弯、脊柱结核、骨肿瘤及颈椎病、腰腿痛等退行性脊柱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文字:蒋远
编辑:何洁
审核:陈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