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系统萎缩-小脑型治疗6天后:
症状对比:
①头晕变化:
原来头晕,现在头晕症状好转。
②行走不稳变化:
原来行走不稳,现在行走不稳较前好转。
③精神变化:
原来精神状态差,现在精神状态好转。
⑤睡眠变化:
原来睡眠质量差,现在睡眠基本恢复正常。
患者王某某,女,46岁,家住黑龙江省塔河县。年,出现头晕,持续性昏沉感,走路不稳,反复跌倒,后出现言语不利、饮水呛咳,伴有尿频,偶有尿失禁,白天约4小时/次,夜间约2-3次,开始出现站立不稳,可在搀扶下步行,步行明显迟缓,不能持箸夹菜,伴有动作笨拙,医院诊断为“多系统萎缩-小脑型”,给予药物等治疗,效果不理想,此后在家间断口服药物治疗,病情逐渐加重。
年8月23日,因头晕、行走不稳加重,伴精神及睡眠差来诊,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门诊以“多系统萎缩”收入院。
入院治疗过程:
完善相关检查,经各科室专家会诊,诊断为:
(1)多系统萎缩-小脑型
治疗过程:
年8月23日,办理入院手续,病房为15楼西区33床,主治医生张树林,主任医师严范红,经过详细问诊后,立即进行对症治疗,并完善相关检查。
年8月24日,由严范红主任根据患者检查结果和身体情况制定了治疗方案,同时安排中医科专家进行会诊,搭配医用营养品辅助治疗。
年8月26日,患者病情稳定,头晕、行走不稳、精神状态均较前好转,睡眠基本恢复正常,办理出院。
多系统萎缩-小脑型
十字面包征是多系统萎缩比较特异的征象,表现为脑桥十字形的长T2信号。因为桥横纤维和小脑中脚的变性和神经胶质增生使其含水量增加,形成MRI的T2加权像脑桥的十字形高信号。
多系统萎缩的十字面包征常伴有小脑萎缩、中脑和脑桥长轴的垂直线比值增高,也可以伴有壳核裂隙征、脑桥中脚高信号。有学者把多系统萎缩的十字面包征分为6期:
?0期:正常
?I期:脑桥开始出现垂直高信号
?II期:脑桥出现清晰的垂直高信号
?III期:继垂直高信号后开始出现水平高信号
?IV期:清晰的垂直高信号和水平高信号
?V期:水平线前方的脑桥腹侧出现高信号,或脑桥基底部萎缩引起的腹侧脑桥体积减小
严范红主任医师专家科室:医院神经内科个人简介:临沂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兼高压氧科主任,主任医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曾多医院进修学习,医院进修培训。专业特长:擅长眩晕、头痛、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痴呆、癫痫、脑炎、急性脊髓炎、周围神经病、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成立“眩晕工作室”及邯郸市第一个头痛门诊。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授予“头痛大师”称号。社会兼职:河北省老年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邯郸市民政局指定复转军人伤残鉴定专家。学术成就:曾发表论文9篇,参编论著四部。曾获邯郸市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