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时间,每周带给你最新的神经资讯,在掌握基础的同时走在科学的前沿,与你一起进步。
NOTCH2NLC重复扩张与帕金森病的关系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是新近被国内广大学者认识的一种与痴呆、发作性意识障碍、发作性消化道症状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神经变性病,其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被国内学者称为皮层下绸带症或者尿布征,而在国际上被称为皮层下锯齿征(图1),此征象与NIID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图1.确诊的NIID患者:T2像显示皮层下侧脑室前后角白质异常,DWI显示皮层下锯齿征。部分该病患者具有家族史,我国学者首次在这些具有家族史的患者中利用长读长测序技术确定了该病的致病基因为NOTCH2NLC重复突变,此后发现NOTCH2NLC与多种临床症状相关,如痴呆、特发性震颤及帕金森病(图2)等。图2:ET:特发性震颤;NIID-D:痴呆为主的NIID亚型;NIID-M:肌肉无力为主的NIID亚型;NIID-P:帕金森综合征为主的NIID亚型。但NOTCH2NLCGGC重复基因突变是否可表现为典型帕金森病(PD)尚未见相关研究。来自新加坡的MaD教授招募自年1月至年1月散发性PD患者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揭示了携带致病性NOTCH2NLCGGC重复扩增的散发性PD患者可以表现为典型的帕金森病。该研究近期在JAMANeurol.上发布。共有名参与者,包括名散发性PD(名男性[60.0%];平均发病年龄为62.6[7.7]岁)和名健康对照组(名男性[54.0%];研究募集的平均年龄为54.9[9.4]岁)。
总共13例PD患者被证实携带NOTCH2NLCGGC重复扩增超过40个单位,而对照组无1例发现;PD参与者中40次以上重复扩增的频率高于对照组(P.)。
PD患者中没有1例携带已知PD相关基因突变。10例PD患者的GGC扩增范围为41至64次重复(散发性PD患者的1%;平均[SD]为49.4[9.2]次重复)。
其他3例PD患者中有两例的GGC重复系列分别为次和79次,他们均表现为典型的帕金森病,发病多年一直对小剂量的左旋多巴有良好反应,并没有NIID的临床或影像学特征。
另一位PD患者的GGC重复次数为,但他仅在死亡前出现了认知障碍。
在GGC扩展范围内,没有GGA插入(3名PD患者与NIID患者的[SD]GGA平均值,分别为0%与12%[9%]),而PD患者的AGC插入的频率要高于NIID患者3倍(平均值[SD],分别为25%[12%]和8%[8%])。
(可上下滑动查看研究)这项研究表明,携带致病性NOTCH2NLCGGC重复扩增的散发性PD患者可以表现为典型的帕金森病,仅需低剂量的左旋多巴即可控制症状,即使经过数年的随访也未表现出NIID的其他临床或影像学特征。PD患者中没有一例在其GGC扩展范围内发生GGA插入,并且AGC插入的频率远高于NIID患者。参考文献:1.ChenL,ChenA,LeiS,HeL,ZhouM.TeachingNeuroImages:Thezigzagedgingsignofadult-onsetneuronalintranuclearinclusiondisease[publishedcorrectionappearsinNeurology.Aug27;93(9):].Neurology.;92(19):e-e.doi:10./WNL..WestenbergerA,KleinC.EssentialphenotypesofNOTCH2NLC-relatedrepeatexpansiondisorder[publishedcorrectionappearsinBrain.Mar1;(3):e24].Brain.;(1):5-8.doi:10./brain/awz.MaD,TanYJ,NgASL,etal.AssociationofNOTCH2NLCRepeatExpansionsWithParkinsonDisease[publishedonlineaheadofprint,Aug24].JAMANeurol.;e.doi:10.1/jamaneurol..JAMANeurology:外用甲硝唑诱发脑病一例报告近日JAMANeurol.报道了甲硝唑局部使用引起的首例MIE病例,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一名因交通事故已四肢瘫痪并卧床12年的41岁男患,因「言语不清伴口角歪斜2天,癫痫发作1次」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查体:血压/80mmHg、脉搏次/分,多发压疮,神志清,高级皮层功能正常,构音障碍,能完成简单指令,脑膜刺激征阴性。脑部的磁共振成像(MRI)T2像和FLAIR像(图1)显示小脑齿状核和胼胝体压部双侧对称性高信号和轻度T1低信号性病变,DWI显示弥散受限。患者的神经影像学表现与甲硝唑诱发的毒性具有高度一致。.图1:41岁男性患者曾接受过外用甲硝唑治疗。FLAIR像显示胼胝体压部及双侧小脑齿状核对称性高信号病变进一步询问病史,患者表示在过去的8~10个月内一直在使用甲硝唑粉末治疗溃疡(带凝胶剂),嘱患者立即停止使用局部抗菌剂,此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并于病情稳定后5天出院。1个月后复查脑部MRI(图2)显示异常信号完全缓解。图2.1个月后随访MRI。随着停用外用甲硝唑治疗胼胝体压部及双侧齿状核病变完全缓解。甲硝唑诱发的脑病(MIE)是该药的罕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3种症状:小脑功能障碍(在75%的患者中),急性精神状态改变(33%)和癫痫(13%)。典型的累及部位包括小脑齿状核(85%)、中脑(55%)和小脑(50%)。磁共振对甲硝唑诱发性脑病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相应病变在T2和/或T2-FLAIR序列表现为高信号,而在DWI上显示弥散受限。MIE的鉴别诊断包括Wernicke脑病、溴化甲烷中毒和肠病毒性脑脊髓炎。据我们所知,这是甲硝唑局部使用引起的首例MIE病例。临床医生应意识到该药物全身吸收的可能性以及可能产生的毒性。参考文献:MathewRP,KunhimohammedSP,JosephM.ACaseofTopicalMetronidazole-InducedEncephalopathy[publishedonlineaheadofprint,Aug10].JAMANeurol.;10.1/jamaneurol...doi:10.1/jamaneurol..mGluR抗体脑炎的临床表现、预后因素和抗体效应谷氨酸受体(GluRs)是大脑中兴奋性突触传递的主要介质,这些受体的功能障碍与多种精神病、神经发育或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例如精神分裂症、自闭症、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等。GluRs可以分为离子型(iGluRs)受体和谷氨酸代谢型(mGluRs)受体,前者是谷氨酸门控离子通道,而后者与G蛋白偶联并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确定了iGluRs和mGluRs作为许多特征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神经疾病的抗体靶标。与iGluRs抗体相关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抗NMDAR脑炎和较少发生的抗AMPAR受体脑炎。对于这些疾病,有大量证据表明该抗体具有致病性。就mGluR而言,有证据表明mGluR1抗体与小脑功能障碍有关,而mGluR5抗体的临床特征和合并症较为复杂,今日和大家一起学习两篇有关mGluRs抗体相关脑炎的文献,以提高大家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原文。1.mGluR5抗体脑炎的症状及抗体作用
SpatolaM等人从年1月至年5月确定了11例患者(中位年龄29岁,范围6~75岁,女性5名)。主要临床特征是精神症状(10)、认知障碍(10)、运动障碍(7)、睡眠障碍(7)和癫痫发作(6)。
在疾病高峰期mRS评分中位数为4;4名患者需要重症监护。5例患有霍奇金淋巴瘤,1例患有小细胞肺癌。所有患者的脑脊液均显示出浆细胞增多(白细胞中位数为22mm3)。5名患者的脑部MRI异常,其中1例累及边缘系统,而其余4例累及边缘系统外区域。
所有患者的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和/或肿瘤治疗;在最后一次随访(中位48个月)中,有6例患者完全康复,5例患者部分康复。有2名患者发生症状复发。抗体仅仅包含IgG1(4/9)或与IgG2(1/9)、IgG3(3/9)或两者(1/9)同时存在。
患者的IgG引起细胞表面突触和突触外mGluR5的显着特异性下降,而没有改变突触后密度蛋白95的水平。
2.mGluR1抗体脑炎的症状及抗体作用
SpatolaM等人最近在Neurology杂志发表了他们有关mGluR1抗体脑炎最新研究,在此研究中共确定了11名患者(10名成人,1名儿童),其中包括4名女性。
结合既往已报道的19名患者,该队列共包含了30名患者(中位年龄5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亚急性小脑综合征,其中25例(86%)患者与行为/认知变化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有关。在3/26(11%)例患者中发现了肿瘤。
发病时脑部MRI异常者有7/19(37%)例,而在随访过程中有10/12(83%)例患者出现了小脑萎缩。25/30(83%)例患者接受了免疫治疗。
共有25例患者可以进行随访观察,其中13例(52%)病情稳定,10例(40%)明显改善,2例死亡。
在疾病高峰期,不良结局(mRS2,n=7)的患者更有可能具有较高的初始残疾程度,这表现为较差的SARA(ScaleforAssessmentandRatingofAtaxia)评分以及行走需要更多的协助。mGluR1的抗体主要为IgG1,在培养的神经元中引起mGluR1簇的明显减少。
(可上下滑动查看研究)结论:抗mGluR5脑炎与复杂的神经精神病综合症有关,不仅限于边缘性脑炎,而且可以在无肿瘤的情况下发生。患者对治疗有反应,但可能复发。抗体具有致病作用,可改变细胞表面mGluR5的水平。抗mGluR1脑炎表现为严重的小脑综合征,通常会导致长期残疾和小脑萎缩。抗体具有致病性,可导致培养的神经元中mGluR1簇明显减少。参考文献:1.SpatolaM,SabaterL,PlanagumàJ,etal.EncephalitiswithmGluR5antibodies:Symptomsandantibodyeffects.Neurology.;90(22):e-e.doi:10./WNL..SpatolaM,PedrolMP,MaudesE,etal.Clinicalfeatures,prognosticfactors,andantibodyeffectsinanti-mGluR1encephalitis[publishedonlineaheadofprint,Sep14].Neurology.;10./WNL.000000000.doi:10./WNL.000000000神经影像:ALS的运动带征Neurology.近日分享了一篇病例:71岁老年女性,表现为进行性下肢远端力弱伴球部无力几个月。查体显示弥漫性肌肉萎缩,肌束纤颤、无力伴腱反射活跃。临床诊断为AL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均显示严重的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ALSFRS-R评分为15分,标明病情较重。他的颅脑MRISWI序列显示沿着中央沟的信号异常,提示铁沉积,此种征象在ALS中被称作运动带征。细胞内铁可能来源于小胶质细胞吞噬退化的运动皮层神经元细胞。当我们考虑运动神经元病时应当进行SWI成像,有助于我们的诊断。图1.1.5T磁共振SWI显示沿着中央沟的双侧对侧性铁沉积,位于运动前回后缘。参考文献:BudhuJ,RosenthalJ,WilliamsE,MilliganT.TeachingNeuroImages:TheMotorBandSignin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publishedonlineaheadofprint,Sep14].Neurology.;10./WNL.000000000.doi:10./WNL.000000000丁香园招人啦!坐标杭州医学新媒体运营(神经时间)
负责丁香园神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