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谷氨酰胺疾病治疗研究进展

多聚谷氨酰胺疾病(polyglutaminedisease,polyQdisease),基因编码区CAG重复扩展突变导致编码蛋白多聚谷氨酰胺链延长而致病的一组疾病,包括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系列的7种疾病:SCA1,SCA2,SCA3,SCA6,SCA7,SCA17和DRPLA,亨廷顿舞蹈病(HD)和肯尼迪病(SBMA)。多聚谷氨酰胺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比较公认的观点是:突变蛋白的获得性毒性引发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损害。虽然致病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表达,每一种疾病均存在特异的易感神经元群,即选择性病理损害,从而导致神经变性的形式和疾病表型各异。对于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多种假说,包括异常蛋白错误折叠和构象改变,蛋白水解切割、磷酸化和苏素化,分子伴侣相互作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异常,自噬溶酶体系统异常,诱导凋亡,线粒体异常,以及转录调节障碍等,相应的环节有一些治疗研究,但是目前缺乏相应的临床试验。

在SCA1果蝇及人类细胞模型上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全部已知的人类激酶,通过筛查发现10种基因改变可以下调ATXN1和ATXN1所诱导的毒性作用,其中6种属于RAS-MAPK-MSK1信号级联通路,提示该通路在调节ATXN1水平中起重要作用。在SCA1果蝇模型中通过下调MEK、ERK1/2和MSK1同系物的水平可使果蝇的运动能力得到改善并延长了生存期。









































北京专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点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nnwth.com/zlyy/4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