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和平衡相互影响,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1.协调评定
协调(co-ordination)功能是指个体完成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协调功能障碍又称共济失调,根据病变部位又可分为小脑共济失调、脊髓后索共济失调及基底节共济失调。协调的评定方法较多,现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临床常用协调试验
(1)内容与方法
该类试验简便、易行,应先在睁眼、后在闭眼的条件下分别测试。各试验分别评分并记录。
(2)评分标准
5分,正常;
4分,轻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速度和熟练程度比正常稍差);
3分,中度障碍(能完成指定的活动,但协调缺陷极明显,动作慢、笨拙和不稳定);
2分,重度障碍(只能发起运动而不能完成);
1分,不能活动。
2.平衡评定
平衡(equilibrium)功能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一般可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两类。
(1)平衡障碍严重程度分级分0~Ⅴ级。该评定法适用于脑卒中后偏瘫和小儿脑瘫的平衡障碍评定。
(2)脊髓损伤患者平衡障碍评定
(3)常用平衡评定方法简便易行,不需要特殊仪器和设备。
(4)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法也是最常用方法之一,最高分为14分。
(5人体平衡测试仪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较快的定量评定平衡能力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定量评定平衡功能障碍或病变的部位和程度,还能评定平衡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在睁眼、闭眼、外界视动光的刺激下,测定人体重心平衡状态的方法为静态平衡测试。令患者以躯体运动反应跟踪计算机荧光屏上的不同方位视觉目标,保持重心平衡的测试方法为动态平衡测试。目前,国外趋向于采用动、静态结合的方法,全面监测患者的动、静态平衡变化,国内已有单位选用。由于测试仪较昂贵,一般医疗单位很少购置,详细评测方法可参考有关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