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是肌力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的运动协调障碍,临床表现为肢体随意运动的幅度及协调发生紊乱,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共济失调可累及四肢、躯干及咽喉肌,引起姿势、步态和语言障碍,引发脊髓型颈椎病、痉挛性脑瘫等并发症。共济失调无传染性,发病率为0.%-0.%,多见于酗酒人群。
临床分类诊断:
一、临床表现:依据共济失调类型的不同分为:
⒈脊髓型:型共济失调: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青少年起病,初始行走不稳,渐出现后索损害的症状,,睁眼可以改善。继之脊髓小脑束受累,出现步基宽,蹒跚步态,定向性震颤和小脑性构音障碍。肢体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下肢沉重。部分病人可伴有弓形足、脊柱侧弯及其他畸形,个别病人可有心脏异常。⑵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或性连遗传。儿童期起病,男性多见,主要为锥体束受损,多为下肢呈缓慢加重的痉挛性瘫、剪刀状步态。无感觉障碍,上肢很少受累,可伴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或视网膜色素变性。
⒉小脑型:
⑴型共济失调:常染色显性遗传,成年起病,自下肢开始出现小脑型共济失调而无感觉障碍,言语常顿挫或暴发,可有锥体束征及欣快,智力减退。
⑵橄榄小脑桥脑萎缩: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中年后起病,除小脑型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外有早期尿失禁,部分病人有智能减退和锥体外系症状如帕金森综合征等,但无眼球震颤。
⒊脊髓小脑型:
主要有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婴儿期发病,小脑型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皮肤、颜面毛细血管扩张,多数伴有舞蹈样手足徐动,随年龄增长而明显。青春期后出现深感觉消失等脊髓后索症状,和病理反射阳性。可因免疫缺陷而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晚期有肺部广泛纤维化、肺功能不全等。
二、辅助检查:
⒈合并弓形足脊柱侧弯者相应部位X线摄片有改变。
⒉头颅MRI对OPCA有确诊价值。
无有效治疗方法。
⒈痉挛性截瘫者以安坦2mg3次/d,减低肌张力,营养神经药物胞二磷胆碱mg1次/d,辅酶Qmg肌注1次/d。
⒉OPCA、小脑性共济失调可试用生物制剂:脑活素、脑多肽、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或经手术将胎脑植入小脑,部分患者有效。
⒊部分小脑萎缩者可行颅外血管搭桥术,改善小脑循环,增加血供。
⒋低频电刺激、环跳、曲池、夹脊穴1次/1-2d,12-15次为一疗程,或头皮电针取穴平衡区及位听区部分病人可减轻症状。
⒌椎管内小量维生素B12或紫外线照射自身血回输治疗亦可试用。
中医治疗方法:
“通窍舒肌复原汤”是结合临床上治愈很多瘘症总结出来的特效药,集结我院专家经过数几十年的潜心钻研,经过无数的临床试验,攻克和治疗神经科疑难杂症的权威疗法。辨证其原因在:肝脾肾这方面。主要通过四步骤治疗:
第一步:阻断治标阶段。主方中数十种名贵中草药可以有效防治肌肉萎缩以及关节痉挛变形,阻断病情的发展,提高疗效和缩短治疗过程。
第二步:标本兼治阶段。清源固本、扶正祛邪、激活受损的横纹肌,调理肝脾胃,改善微循环疏通受损神经和肌肉通道,彻底恢复神经和肌肉传倒功能,从根本治疗神经性问题。
第三步:症状好转,病情稳固阶段。改善病灶处的脊髓、骨骼关节、肌肉细胞的活性,增强脑部供血供氧能力,营养骨膜增强韧带组织柔韧性,从而增强机体组织免疫力,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步:巩固治疗阶段。从整体肢体平衡出发,全面促进人体正气的恢复,巩固治疗效果,使患者达到一个健康的状态,摆脱疾病的困扰。
康复知识:
在康复临床工作中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小脑共济失调的病历较为多见,严重影响患者步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导致运动的随意性、姿势的稳定性、平衡性、准确性等方面的障碍。所有最好是越早治疗越好。
丨北京汉医园中医丨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