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at

一.总述

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ataxia,HA)是一大类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的遗传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HA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占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10%~15%,发病率在神经遗传性疾病中位居第三,仅次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和肝豆状核变性。HA在我国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最为多见,目前报道的SCA基因亚型已经达到30余种。

二.症状

HA多于成年期(30)岁发病,临床上以小脑共济失调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平衡障碍、进行性肢体协调运动障碍、步态不稳、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可伴有复杂的神经系统损害。如表1所示。

表1HA患者临床症状

症状或表征

简述

运动障碍

共济运动障碍

步态异常

构音障碍

书写障碍

眼球震颤及眼球运动障碍

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

运动性震颤、姿势性震颤或意向性震颤

痉挛状态

由锥体束受损所致,表现为躯干及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膑踝阵挛、Babinski征阳性等,行走时呈明显的痉挛性步态。

锥体外系症状

部分患者由于基底节受损,故可伴发帕金森病样表现,或出现面、舌肌搐颤,肌阵挛、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舞蹈样动作等锥体外系表现。

认知功能及精神障碍

NA

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受损,任务执行功能下降,其中抑郁、睡眠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偏执倾向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

其他症状与体征

NA

视神经病变、骨骼畸形、皮肤病变等。

HA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为主,部分可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极少数为X-连锁遗传(X?linked)和线粒体遗传(mitochondrial)。HA按照分子遗传学分型,如表2所示。

表2HA分子遗传学分型

遗传学分型

示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AD-SCA)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RPLA)、SCA1、SCA2、SCA3和SCA4型等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AR-SCA)

Friedreich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腱反射保留的早发型小脑共济失调(EOCARR)、伴眼球运动不能共济失调Ⅰ型和Ⅱ型、共济失调伴选择性维生素E缺乏症等。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发作性共济失调(AD-EA)

共有7种亚型,为EA1~7型。

X连锁显性遗传共济失调(XDA)

X-连锁共济失调、CASM综合征等。

X连锁隐性遗传共济失调(XRA)

X连锁小脑共济失调1~5型(SCAX1-5)、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ALD)等。

三.流行病学

SCA发病率约为5/10万。中国汉族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约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共济失调40%以上,而SCA1、SCA2、SCA6和SCA7型少见,其他类型如SCA8、SCA12、SCA17和SCA35型,以及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RPLA)等亚型则极为罕见。

四.突变基因

HA致病基因如图1-3所示。

图1进行性共济失调的致病基因与临床症状

图2发作性共济失调的致病基因与临床症状

图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的致病基因与临床症状

五.病因

基因突变导致小脑、脊髓、脑干等神经系统变性,具体机制尚不清晰。

六.诊断

遗传性共济失调的诊断主要依据两项共同特征,一是缓慢发生和进展对称性共济失调,二是有家族遗传史。

HA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如表3所示。

表3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

评判标准

常规影像学检查

CT或MRI检查显示小脑或脑干不同程度萎缩,有些亚型尚可见脊髓变细、萎缩。

血清学检测

血清化合物检测多无明显异常,一些特殊类型的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可表现有血清葡萄糖、脂质、维生素E或血涂片异常。

功能影像学检查

遗传性共济失调患者呈现以小脑、脑干和基底节为主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脑局部氧代谢率(CMRO2)和葡萄糖代谢率显著降低。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可发现部分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和听觉诱发电位、眼球运动检测及眼震电图的异常。

诊断HA的一般顺序:首先需确认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共济失调,并收集家族史资料;其次排除非遗传性病因,并检测有无特定的生化指标异常,最后进行基因学检测。如图4-6所示。

图4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分子诊断流程

图5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分子诊断流程

图6散发性共济失调的分子诊断流程

七.治疗及预后

目前尚无能够完全阻止遗传性共济失调病情进展的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临床治疗仍以经验性对症治疗为主,主要目标是减轻症状、缓解病情进展,维持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一些治疗手段如表4所示。

表4HA治疗手段

对症治疗

治疗经验

运动障碍的治疗

共济失调症状

5-羟色胺1A(5-HT1A)受体激动药丁螺环酮可部分改善轻度小脑共济失调症状,坦度螺酮(Tandospirone)治疗SCA3型部分有效。

支链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等能够显著改善SCA患者的小脑症状,尤其对SCA6型患者疗效显著。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药亦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锥体外系及痉挛症状

左旋多巴(Levodopa)、苯海索(Trihexyphenidyl)、毒扁豆

碱(Physostigmine)、丙酮酸脱氢酶、乙苯哌丁酮(Myonal)、加巴喷丁(Gabapentin)、肉毒杆菌毒素等。

其他症状

抗癫药物卡马西平可较好地控制患者的癫发作症状。

认知功能及精神障碍的治疗

对于认知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只能通过心理疏导;伴发抑郁症的患者可首选选择性血清再吸收抑制药(SSRI),包括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等;伴发幻觉者,常用喹硫平;伴有躁狂的患者,可选用心情稳定药物如丙戊酸钠、碳酸锂等。

营养保护治疗

扩张血管:烟酸(Nicotinicacid)、维生素E烟酸酯(VitE,nicotinate)、环扁桃酯(Cyclandelate)、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等;神经元活化:胞二磷胆碱(Citicoline)、吡硫醇(Pyritinol)、吡拉西坦(Piracetam)、都可喜(Duxil)、辅酶Q10等;维生素类:维生素B1(VitB1)、烟酰胺(Nicotinamide)、维生素B6(VitB6)、维生素B12(VitB12)、维生素E(VitE)等。

非药物干预措施包括:改善生活环境、加强与患者交流、日常护理,以及对患者自我防护的行为训练

八.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HA具有遗传性,有家族病史的个体应当进行详细的基因筛查,评估遗传风险。

参考文献

[1]唐北沙,江泓.遗传性共济失调诊断与治疗专家策略[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12(03):-.

[2]蒋雨平,邬剑军.遗传性共济失调[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19(05):-.

[3]侯会荣,李香社,刘福勇,陈立钊,沈亚欣,范亚林.遗传性共济失调的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4(06):90-92.

[4]虞容豪,谢秋幼,李洵桦,梁秀龄,何艳斌.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特点与基因诊断策略[J].广东医学,,31(02):-.

[5]谢秋幼,梁秀龄,李洵桦.国内南方人群遗传性共济失调不同基因亚型的分布状况(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12):-.

更多信息

1.组织信息

支持组织

网址

NationalAtaxiaFoundation









































擅长白癜风的辩证论治
白殿疯病挂什么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nnwth.com/zlyy/9193.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